1、氧气:两个氧原子共用一对电子,为共价键,直线型,故是非极性分子。
2、一氧化碳是极性分子,但是由于氧对碳的配位作用,使得负电中心向碳原子方向移动,导致极性大大降低(偶极矩只有0.112D),溶解度小于氧气和二氧化碳。
3、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μ=r×q。它是一个矢量,方向规定为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偶极矩的单位是D(德拜)。根据讨论的对象不同,偶极矩可以指键偶极矩,也可以是分子偶极矩。
4、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电子的倾向愈大,非金属性也愈强。针对你的问题:成键两元素如果都是单质,比如氟气f2,氧气o2,非极性分子根本没电偶极矩,偶极矩是0.分子极性越强,分子的偶极矩越大,但是分子内的键的 偶极矩不一定越大。有些分子的总偶极矩是0,但是键的偶极矩不是零,比如说环己烷。
当然是不具有极性,不然会产生极化,改变待测物的偶极矩。
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 基本原理 分子呈电中性,但因空间构型的不同,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来衡量。
在溶液法中,溶质分子的偶极矩可以通过测量溶质分子在溶液中的介电常数或折射率来间接获得。介电常数和折射率是溶剂的属性,受到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通过比较不同溶剂中的介电常数或折射率,可以研究溶剂效应对溶质分子偶极矩的影响。
溶液法:通过将极性物质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来测定偶极矩。实验中,正丁醇被溶于非极性的环己烷中,形成稀溶液。然后,在低频电场中测量溶液的介电常数和密度以计算摩尔极化度;在可见光下测定溶液的摩尔折射度,进而推算出正丁醇的偶极矩。
极化的程度用摩尔极化度P来度量。P是转向极化度(P转向);电子极化度(P电子)和原子极化度(P原子)之和:P=P转向+P电子+P原子。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所谓溶液法就是将极性待测物溶于非极性溶剂中进行测定,然后外推到无限稀释。
1、温度变化对偶极矩测定没有影响。测定偶极矩的实验技术证明,温度变化不大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实验消耗可降到最低。
2、挥发误差:乙酸乙酯具有一定的挥发性,长时间的实验操作或实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会导致乙酸乙酯的挥发,使溶液中的乙酸乙酯浓度发生变化,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溶解度误差:乙酸乙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溶解于碳酸氢钠溶液中,会导致在测定过程中乙酸乙酯的溶液浓度发生变化,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测定一系列温度下的P值,以P对1/T作图,由直线斜率即可求得分子的偶极矩。该法只适用于能在较大温度范围内测定介电常数ε和密度 ρ的体系。
4、防止比测量温度高。当做偶极矩测定实验时,样品室吹干的时候不能用热风吹干是为了防止比测量温度高。偶极矩是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的乘积,它是一个矢量,方向规定为从正电中心指向负电中心。
1、偶极距是用于判断分子极性的重要参数。它由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和电荷量的乘积决定,用符号μ表示,单位为德拜(D)。 分子是否具有对称中心对于判断其偶极距是否为零至关重要。若分子无对称中心,则通常为极性分子,具有非零偶极距;反之,若分子有对称中心,则为非极性分子,偶极距为零。
2、偶极距用来判断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偶极距的定义是p=q*l,p是偶极距,q是电荷,l为两电荷间的距离,也可以看看该分子是否具有对称中心,如果是没有对称中心的极性分子,则必有偶极距不为0,反之,如果是有对称中心的非极性分子,则偶极矩为0。
3、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密度的分布,分子的对称性,还可以用来判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趋向电场方向排列。